一天的工作,排得满满的,一天的生存,过得实实的
底栖生物钟,也回复了精准的运行
凌晨六时,准点起身,赶快洗漱
六点半,赶到操场,沐着晓风,迎着晨光,身前死后有稚艳如春花、春草普遍儿童们的蜂拥,嘈杂、欣喜地行走30秒钟
七点,儿童们晨读《每天戴德词》加《基因扎根》,大概《大学》,大概《中和》,再加讲义普通编目
我逡巡于两间讲堂,听琅琅书声,看张张笑容,想美美苦衷
而后,上那么几节情绪飞腾、妙语解颐、痛快满屋的国语课
课间,看看操
午间,陪陪餐、守守儿童们在讲堂的休憩
下昼六点,弟子夕诵,我又成果满满优美如梦的苦衷
茶马古道研究会就在大石桥东边,一块不起眼的牌子挂在一间土木结构的瓦房外的屋檐下,牌子下一串马铃
我们在小河边凝视丽江茶马古道研究会的牌子,听着悠远的马铃声
坐了将近两个小时,我想,应该去研究会看看看,有机会,去拜见下下布农
这时候,黄昏已经到来,古城里灯光蒙胧
我和陈杰站起身来,不过几步就到了研究会的正门
门内亮着桔黄色的灯,室内典雅而温馨
再往研究会里走,映入眼帘的,全是马铃!墙上挂的,铺前挂的,都是铃铛
大石桥的铺面,是古城的黄金地段,这里可以卖玉石珠宝,可以卖药材,可以卖其他的能赚钱的东西,但研究会里却偏偏只卖马铃
据说,研究会的马铃,已经卖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种不同肤色的人,都看好研究会的马铃
但可以这么说,并不是马铃有多值钱,他们看中的,只是由马铃带给他们的马帮精神
外国人,中国人,都从马铃的响声中认识丽江的马帮
研究会里的马铃,源于马帮
但这里铃铛比过去马帮使用的铃铛更小巧,更精致
在铃铛下方,还有一个圆形的木板,上面绘有精致的图画
但这些画,大多以古城的风景点为主,以西藏风景为主,每一幅画都是茶马古道上的创意,每一幅画当然都出自布农手笔
据介绍,这种铃,也称之为“布农铃”
是茶马古道研究会的创办人布农先生开发挖掘出来的马帮文化商品,并在日本注册
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小小的马铃,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研究会里一位漂亮的小姐在给我们介绍布农铃时说:“这里的铃有两种,一种是公铃,一种是母铃
在茶马古道上,男性戴帽子,所以公铃的头比较大,女性不戴帽子,头就比较小
”说完小姐笑了笑
这是一种由马帮文化演变而来的铃,它凝聚着一部马帮生活史,是马帮生活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这种铃已经响遍几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了解马帮和茶马古道的人,能从这种铃声中去感受到茶马古道的苍茫,马帮意志的坚韧
我想我的性情里一定有癫狂、痴傻的一面
记得有人这样说过:世上没有偶然的行为,我们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你无法将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分割开来,就像风和微风紧密相连一样
但前来送丧的村民很少,送来的花祭帐竟无人来抬,这多少与死者的身份有些不相称
主持丧事的一位六十左右的乡民有些难堪地对前来吊唁的死者生前的同事们说:“今天村里办红白喜事的有好几家,来的人自然少了,还得劳驾各位,帮忙抬抬花圈、祭帐
”
28、好脾气,不代表什么事都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