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的清凉 我一直怀疑,在十岁之前,我有着轻微的恐高症
我的家乡江汉平原,在我童年弹丸之地的生活范围里,并没有高山险峰
而这恐高症来自于我对于一口井的俯视
那口井在伙伴家的院子里,敞着口,似乎在饥饿中要张口吞噬食物
这一发现只是偶然
水井被围在院墙内,井沿一周用砖石砌成圆形,青苔长满
我们好奇,要上前去看
伙伴阻止说,不行不行,水井平时都是用破铁锅盖着的,今天可能是忘记盖住
爸妈平时不准我靠近
对于小孩,好奇会战胜一切潜在的危险
我们跑过去,生出些许恐惧,两脚交叉着慢慢向前挪,弓着身子,伸出头探望
一种心跳突然而至,自己被置身于高处,向下渐暗,一汪清水,水位极低,似乎拉扯着整个身体,害怕掉进深渊
胆量随着年龄渐渐增大,对井更深的亲近来自于日常生活
有一次到山中作客,随主人到井边挑水
伏在一边,看主人把系好的水桶丢进水井,手臂做几个极有力度的动作,便装满一桶水,弯腰弓步,一把一把往上提
似乎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于是自告奋勇,向井内丢下水桶,探着头,使劲摇晃手中的绳索,却总是不能装进水,好不容易提起来,却只是半桶水的分量
于是疑虑、自嘲
这水井打水却也是有讲究的,一要方法,二要力气
晚上洗澡,提水上来,直接往身上浇
主人提醒,如果不是经常用井水洗澡,身体可能抵抗不住,要注意预防感冒
我并不担心,因为井水的清亮、凉爽,隔着皮肤,沁入肌体
清凉甘甜,来自大地深层的血液,涌出来,剔除污浊
儿时,我们最大的兴趣就是三五成群,围着村子四处转悠
到菜园扯胡萝卜,树上掏鸟蛋,池塘挖螃蟹
要是口渴,就伏在池塘岸边,用双手掬水喝
大人不允许,说水里有虫,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我们便一起到同姓的杨涛家
杨涛家新挖了一口井
在我们这一排人家是仅有的
他父亲在镇上油厂工作,平时穿着与众不同
他们挖水井的时候,我们围在旁边观看,双眼都勾得直直的,只等冒出水来,把手脚全浸透一次
大人们议论着,听说还有危险,我们听着提心吊胆
井挖得差不多深了,看一个满脸胡子的人,身上系了一根绳子,手拿铁锹,借助井壁,向外蹬着双腿慢慢向下进入
然后一担一担的泥土被提上来
上面人急着喊,出水了没有呀?都挖这么深了?下面也敞开喉咙回答,快了快了
因为杨涛的爸爸担心他俩儿子的安全,便给这口井做了一个水泥的井沿
因为杨涛的父亲,他家在村子里享有几个第一
第一个买电视,第一个买录音机,第一个买麻将
他父亲平时都在镇上,他家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的乐园
但那口井,我还是不敢大胆站在井沿上看的
不久,我们在他们家平房楼顶上玩捉迷藏,我后退着跑,一不小心从楼顶上摔下来,我稀里糊涂的,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接着就从地上爬起来,过后一看,只是右肘破了点皮
于是我再到楼顶上向下观望,竟丝毫没有惧怕之感
这似乎更加让我们肆无忌惮,一次周六的傍晚,我们一起在水井边玩水时,杨涛父亲突然回家,大发脾气之后,封了原来的井,(后来才知道其实是心疼杨涛的妈妈,一个人在家用水桶打水不方便)又钻了一口机井,不用水桶上提,只要摇一摇,清亮的井水便哗啦啦流出来
进学校听地理老师讲地下河,才知道数十米的土地深处竟流淌着生活之源
季节转换,时间飞逝,过去的污浊和腐化变得纯静清亮
总感觉这大地竟也是时间的过虑器,容纳了天地万物,清洗黑色的容颜
这深处的奥妙,竟然变得十分神奇
村庄被田地环绕,池塘最不可少,而且每口池塘都是流通相接
人畜饮水,种田喷药,都是必须的
因而除了特殊原因,农户是很少挖井的
一年大旱,池塘水源枯竭,棉田干裂,村里不能不动用专门防旱的机井
机井就在我家门前棉田的中间
村里调来发动机,日夜不停的抽水三天三夜,在发动机的带动下,喷涌而出的井水,流入每一条沟壑,解了全村的燃眉之急
去年年底,家中院子里也钻了一口机井
轻轻一摇,井水流出,滑过手心,竟有一丝暖意
母亲说井水冬暖夏凉嘛
母亲说现在村里多数人家都用上机井了
原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
而且近几年棉田施肥喷药越来越多,池塘的水污染严重
另外有几家农户因为临池塘办起养猪厂,形成种菜、养猪、喂鱼一体
于是各家各户都钻了机井
听说做豆腐是不能用井水的,而同姓家门红叔也打破传统,先把机井的水用电机抽上来,放进水泥做的蓄水池中,经过几天自然的阳光风雨后,做出的豆腐仍然鲜嫩
和手拧的自来水相比,井水可能少了过滤消毒的程序,但井水经过土层的洗涮,在深埋的土地深处,相信更多的是一种地气的孕育和静化
像修炼的智者,喷薄而出的总是一股沁人心脾的冷静和快乐
机井在我们乡村应运而生,没有童年的胆怯和疑虑,无所谓井沿的青苔和水草,隐藏了视觉感受到的碧波,但这生活的甘霖,于我们而隐秘,却有更多的清新
一九二五年四月份二十九日
【1】
张海迪,在轮椅上书写下的文章,《生命的追问》照亮了青少年的心灵,点亮了少年成才之路上的心灯
文学之花,思想上闪着灵光的火花,照亮了一片光明世界,启迪着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
诗可写,也可以涌
写,犹如井水之往上提;涌,犹如清泉之趵突
写,有章有法,不枝不蔓,但易雕琢,有斧凿之痕;涌,意蕴天成,情真意切,然而易繁陈
我为身边男女学子赋诗,无论是写还是涌,每一次都会嗅到一口花香,听到一声鸟语
自上世纪八十岁月此后,石嘴山市的宏大文艺工作家在韵文诗范围笔耕不辍,薪火相传,博得少许骄人的功效
石嘴山市也贯串有年将作者墨客们的特出韵文诗集出书加入文艺艺术中心扶助名目,在资本上给予扶助